1 陶艺创作的观念与语言 国家艺术基金《宋代官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授课持续进行中,4月6日上午8时,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杨志在线上为学员们展开授课,题为“陶艺创作的观念与语言”。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出席,与学员们共听课程。 杨志首先从“传统陶瓷的文化优势与价值转换”展开,并提出六个反问与思考,包括“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传统陶瓷?”、“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陶瓷的文化优势?”、“为什么要转换?”以及“如何进行价值转换”等。他提到,不同创作背景的艺术家,如传统瓷艺大师和高校内研习陶瓷的学者之间是存在视角、思维、立场上的区别的,因此,当我们提出的问题并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进入到创作中,才会产生鲜明的反思与清晰的定位。 杨志针对“传统”展开解析,从词义、内涵、范围、呈现的具体方式等多方面探讨其内核精神,随后,他以众多优秀作品为引,认识何为传统陶瓷,传统陶瓷的具体门类与样式,帮助学员们解读传统精神在当代作品中的体现,同时发现作品中传统工艺与新意的结合。通过介绍多种作品的不同样式,杨志带领学员们从多角度体会作品的价值,反思不同的工艺流程在作品中的体现,试图帮助学员们在创作时从形式、立意等方面做出新的突破。例如,在分析作品中的釉色时杨志形象地比喻道,我们要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同时保持冷静、客观。在实现传统文化的转换过程中,他强调“要重构与打散”,并用当代绘画中的精神进行类比与借鉴,提倡“得其意,象其形”,既要对文化有独特的理解与认知,又要能够在作品的造型设计、材料上进行革新。授课过程中,他不断地向在座的学员们抛出问题,引发大家深入思考,以开放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一步步帮助学员对官瓷的设计与创作树立丰富的价值取向。 在解读完创作的观念后,杨志结合作品,分解作品创作的工艺、流程、手法等,深入剖析瓷器的本体语言。杨副教授以自己创作的瓷器作品为例,为大家讲述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创作过程、创作中对釉的把控等技术层面的考量,对完整的创作流程进行分析,此外,杨志还对一些瓷器作品使用的原材料对作品的影响进行罗列讲解,旨在透过技术层面解读作品形式语言的重要意义,并从名家作品中汲取充满巧思的部分,分析不同艺术家、同一艺术家的不同创作时期的所关注的内容,从创作的技术层面到纯粹回归手与器的原始关系,使学员们进一步形成对当代和传统的独特理解。 课程最后,杨志与学员们展开讨论,根据课程中的疑问点,着重讨论了当下瓷器创作与传统的关系、基于展览中的瓷器创作方向以及瓷器创作的教育教学问题等。杨志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讨论与问答中帮助学员们深入挖掘更多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