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官窑瓷器的传承与创新 4月5日上午8时,刘晓玉教授为《宋代官窑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们进行线上授课,题目为“宋代官窑瓷器传承与创新”。刘晓玉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江西省省情研究特聘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瓷学会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安徽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江西省人文社科专家库专家。 刘晓玉通过文献记载解读了宋代的政治格局以及北宋南宋的更迭,论证了官窑建立的历史背景与时间。官窑的建立原因普遍认为有二,一是与皇家祭祀相关,二是与帝王个人享乐相关。刘晓玉则认为,据文献记载,官窑的建立应该有其更加复杂的原因。由于当时祭祀器多为铜器,徽宗以“礼器交于神明,可用也,而不可变其利也”的观念改造礼器促使北宋窑业变得发达,也正是由于礼器的严肃性与神圣性,促成了专供于皇家的制瓷生产业。至于北宋的官窑建立的具体时间,刘教授则从《资治通鉴》长篇十五中找到依据,其载“政和四年十月,制造东市礼器”,说明当时器物的制造已颇为完善,因此,北宋官窑在此之前应已设立。此外,根据政和三年徽宗设制造署的情况,基本可以推断北宋官窑是在政和年间设立的。然而,由于地理、历史变迁的缘由,至今无法以实物确凿认证北宋官窑的具体窑址。 随后,刘晓玉将考证目光移至南宋,她说,当前考古界普遍认为南宋官窑的两处窑址应在今杭州乌龟山部与凤凰山老虎洞,但根据有关学者考证《中心礼书》卷十二记载,绍兴十六年窑址被迫由丽水搬至杭州,因此可以证实首个南宋官窑的窑址应在丽水龙泉,这意味着南宋官窑可能有三个窑址。具体原因有三点,一是临安在南宋以前是竹木制作,窑业并不发达,没有烧造官窑礼器的能力和技术;二是南宋官窑瓷器中有许多龙泉特有的器型,与北宋官窑器型相比甚远,说明南宋官窑可能不是由北宋工匠而是由龙泉工匠制作;三是南宋初期只有龙泉有烧制官窑瓷器的实力。 接下来,刘晓玉向学员讲解了宋代瓷器的特点。北宋瓷器材质细润,胎体薄,釉色青带粉调,浓淡深浅不一,大观年间釉色粉青,政和年之后只有青色釉。而南宋官窑承袭了徽宗年间的制作技艺,釉色则以粉青、灰青、米黄釉为主,工艺制作精致。 刘晓玉结合自己在日本的留学经历分享了当下制瓷的创新面貌。她说,日本有许多当代艺术家的青瓷的创作中既有传统又有现当代性,源于日本对传承与创新的注重,日本当代有很多工艺展、陶瓷展,都以传统为基础,且强调传承的重要性。 刘晓玉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我们应站在前人肩膀上实现一次次的超越和改造。在今天的创作中,我们应当融入古人态度,在当下创作中既要有深刻的洞察力,也要有宽广的仪式感,突破固有模式,以创新为契机,对传统的元素进行诠释,将民族元素更深层次发挥出来。刘晓玉教授特别指出,创新并不是抛弃旧的建立新的,而是要考虑时效性、实用性、价值性三个要素,艺术具有特殊审美性,而审美特征又决定了艺术的创新,存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要摆脱盲目跟风,要重新审视和思考。 最后,刘晓玉就其在博士期间创作的作品和她对当代陶瓷的观察与分析,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创作过程,学员们也与刘教授积极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来源: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