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禹州历史上出现过“秦汉三杰”——吕不韦、张良、晁错。晁错(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文景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其故居在今禹州市城南13.5公里的小吕乡晁喜铺村。晁错传说就在这里诞生并流传久远。晁错传说讲述了“太子智囊、献策御边、汉廷策问、景帝宠信、进言削藩、七国之乱、腰斩东市”等事件。 (位于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内的晁错塑像。 记者 孙学涛 摄) 2011年入选 许昌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10月2日,记者赶赴禹州, 近距离了解了这一“非遗”项目。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在禹州大地久传不息 “原来晁错的故乡在这里!”10月2日,来自郑州巩义的游客凡女士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一楼“大禹之州”展厅看到晁错的塑像和简介后,发出啧啧赞叹。 “晁错的故乡,传说在禹州市城南13.5公里的小吕乡晁喜铺村。”一旁的解说员给予补充。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晁错出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州),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后来学《今文尚书》,不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任博士。他很得当时的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的赏识,被称为刘启的智囊。 “公元前169年,匈奴屡侵边境,侵扰狄道,汉文帝发兵征讨,晁错乘机向汉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晁错传说代表性传承人教之忠介绍,晁错接着向汉文帝上了《守边劝农疏》,提出用经济措施鼓励移民,用移民实边的办法抵御外患,被汉文帝采纳。他详细地剖析了西汉兵制与匈奴兵制,提出迁移百姓充实边境的主张,建议让商人贡献粮食到边塞,然后用拜爵和免罪的方式给予奖励和补偿,受到汉文帝的赞赏,后来升任中大夫。 公元前165年,晁错任太子家令时,汉文帝令大臣们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被推举为贤良。他向汉文帝提出了削夺诸侯王、修改法令等主张,这都是当时需要解决的国家大事。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升为内史,不久任御史大夫,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重臣,很受汉景帝器重。 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乱,不得已杀了晁错。 “关于晁错的传说,在禹州大地久传不息,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教之忠说,“晁错的很多想法和主张,从今天来看,仍有启发意义。” 有重农抑商、轻徭薄赋、 抗击匈奴、力谏削藩等传说 “晁错位居‘秦汉三杰’之首,学识渊博。”晁错传说传承人教凤林讲了晁错“学识渊博”的传说。 晁错自幼好学,7岁时已成阳翟棋坛霸主,少小离家,跋涉千里,投奔于轵城(今济源市)张恢先生门下,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学,也就是法家学说,且是众多学生中学习最好者。 他不仅学得了法家学说的真谛,而且自学了古代儒家的历史文献。汉文帝刘恒即位后,诏令大举天下贤才之时,晁错“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太常”是中央政府的九卿之一,主管宗庙礼义、意识形态。“掌故”是“太常”的属官,掌管古代的历史文献典籍。 汉文帝很重视历史文化。由于秦皇“焚坑”、项羽“焦土”的恶劣影响,到了汉文帝时,全国竟找不到研究《尚书》的人,济南有一个人叫伏生,是侥幸虎口余生的故秦博士,研究过《尚书》,但已90多岁了,不能应召,汉文帝就下令太常派人到他那里学习。太常经过遴选,认为只有博学多才且勤于思考的晁错能够胜任,于是派晁错前往济南从伏生学习《尚书》。由伏生口授、晁错笔录整理,加以润色,并用当时通行的汉隶书写,遂成流传至今的《尚书》,使后人得以读到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这也是晁错对于历史文献学的一项重大贡献。从济南回到长安后,他把书写得工整的《尚书》献给了汉文帝,并讲解给汉文帝听。汉文帝非常赏识,就任命他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凭借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不久又升为博士,成了西汉历史上最早的博士官之一。 接着,教凤林又讲了晁错“以身殉国”的传说。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汉景帝任命晁错为掌管京都地区的“内史”。晁错又很快升迁为御史大夫,这是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责为监察、执法。晁错大胆地向汉景帝陈述“诸侯之罪过”,建议“削其支郡”。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当削地令下到吴国时,吴王濞已先挂起了反旗,其他几个叛国也都杀死了传令官吏,遣兵西进,“七国之乱”就此开始。他们反叛的唯一理由是晁错“无功天下,侵夺诸侯之地,欲危社稷,故举兵诛之……”此即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所谓“清君侧”。 在吴、楚等七国反叛的10余日前,当晁错的父亲听说自己的儿子“更令三十章,削罚诸侯”,诸侯“震恐多怨”时,就特地从颍川(禹州)赶到首都,对晁错说:“你这是图啥呀?”晁错回答:“我这是为了国家的命运。”其父叹了口气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此后,他便喝毒药自尽,临死之前悲哀地说:“吾不忍见祸及身。” 叛乱集团在朝廷的同伙更对晁错进行了百般陷害和暗算。曾任吴王丞相的袁盎向汉景帝提出,只有杀了晁错,把原来削支诸侯王的土地退还给他们,才能让反叛的诸侯王退兵。汉景帝明知晁错是忠臣,但在叛乱集团的强大压力下,一时失去了主张,反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行事。 10余天后,在汉景帝的欺骗下,晁错乘车到京都市区内巡视,当走到东市时,被埋伏在那里的刽子手凶残地“腰斩”了。一场蓄谋已久,由历史小丑精心策划、要晁错充当主角的历史悲剧终于上演了。围观的万千百姓无不为晁错流泪、鸣冤。 加大培养传承人力度, 不断扩大晁错传说的知名度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智慧的人,口才特别好,能言善辩。”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志军说,晁错的政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被鲁迅誉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晁错是献身于帝国大业的政治家。”王志军说,晁错是一个能有条理和系统地分析当时问题的务实的政治家。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若军说,现在,我市“非遗”保护部门已在禹州开展了晁错传说的全面普查,对晁错传说进行了整理,并对讲述晁错传说的传承人、晁错遗迹等进行录音、录像。 晁错传说历史久远,目前能完整讲述的人越来越少,且有的已经年近古稀,有的已作古,面临失传危险。同时,晁错传说的有关遗存及遗迹鲜为人知。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老一代传承人培养新的传承人,使晁错传说得到更加广泛的流传;通过印发晁错传说相关材料、召开研讨会等,不断提高晁错传说的知名度,擦亮这一文化名片。”陈若军说。 |